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- 健康园地 - 健康促进


OAK NEWS
脖子上的“小肉疙瘩” 到底是什么?
     不知道从哪一天起,脖子上突然长了“小肉疙瘩”,起初只是小小的一颗,不痛不痒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小肉疙瘩”不但没有消失,反而越长越多,密密麻麻。有人说这是皮肤衰老的表现:也有人说它是感染了HPV病毒导致的,甚至可能会传染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,尤其是中老年女性。

     这些“小肉疙瘩"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“找”上自己,到底能不能抠?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种“小肉疙瘩”。

皮赘

       脖子上长"小肉疙瘩”,比较常见的是长在颈部的软纤维瘤,也称为皮赘。通常随着年龄增长、皮肤松弛或者由于局部肥胖、摩擦,与致真皮中的疏松结缔组织增生,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,形成脖颈部有蒂的小皮赘。
可以是单发,但经常是多发的小皮赘,属于良性结缔组织增生:一般没有危害,也没有传染性,无需处理。当然,如果数量过多可能会影响外观,可以采取物理疗法比如冷冻、激光等方法祛除。

丝状疣
      值得注意的是,还有一种跟皮警很相似的“小肉疙瘩"--丝状疣。两者虽然相似,但又有所区别,如果两者对比,发现“小肉疙瘩"的长度超过了5毫米,并且形状是细长的,那么就很可能是丝状疣。
     丝状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所致的良性赘生物,好发于颈部、额头、眼睑(即眼皮)等处,表现为肤色或淡褐色的细长丝状突起,常伴有顶端角化,具有传染性,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。这种病多发于肥胖、孕期、哺乳期以及抵抗力下降的人群。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大、熬夜多、心情焦虑、休息不当,也容易感染丝状疣。如何正确治疗丝状疣呢?
      部分小的丝状疣常常在免疫力提高的情况下可以自然消退。当外用药物的疗效不佳时,物理治疗如二氧化硬滋光、电灼、冷本是最快捷、有效的治疗手段。
      对于丝状疣,平时应做好预防:注重个人卫生,避免使用公共洗激用品等;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饮食宜清淡,多吃蔬菜、水果调畅情志,避免熬夜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,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病毒的侵袭:尽量减少对疣体的刺激,避免搔抓及佩戴项链,减少衣领摩擦等。
扁平疣

      扁平疣是一种因为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(HPV)而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,主要发生于16~30岁的人群。扁平疣具有很强的传染性,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。
      患上扁平疣后,患者的前臂,手背、面部、颈部等部位,都会出现一些高于皮肤的扁平丘疹,为米粒大或者是黄豆大小,表面光滑且质地较硬,皮损处还会伴有发红或者是轻度瘙痒现象。
      那么,该如何治疗扁平疣呢?首先要调节个人免疫功能,通过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清除病毒。其次,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物来治疗扁平疣,如重组干扰素凝胶、维 A酸乳膏及咪喹莫特乳膏等。另外对于皮损数目较少或处于稳定期的扁平疣,经医生评估后可行物理治疗;对于大面积的扁平疣,光动力治疗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复发。扁平疣的息者应做到尽量不要搔抓皮疹,治疗以后定期随访。
      医生提醒,无论是哪种"小肉疙瘩”,都不建议患者自行处理。若患有扁平疣,自行抠掉“小肉疙瘩时,里面存在的HPV房毒,可能会被帮到身体的其他部位,导致感染部位扩散,甚至传染给他人。与此同时,自行抠除、剪掉等方式都具有出血、感染的风险。此外,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,不建议自行随意用药。

地址:绍兴市延安路123号 总机:0575-88055555 备案号: 浙ICP备09026471号-1 邮箱: © 2019 版权所有:绍兴第二医院 All Right Reservde. 网页设计:汇聚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