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的病理性啼哭
各种感染性疾病:如呼吸道感染、败血症、泌尿道感染。宝宝除了啼哭以外,多伴随有发热、鼻塞、咳嗽、呼吸增快、呕吐、腹泻等表现。
尿布皮炎:尿布区皮肤出现红斑、皮疹。
喂养不当:喂奶过多,或过早添加除奶制品外的其他食物如淀粉类食物,或者咽入空气过多——食物不能完全消化肠胃内又有较多空气,引起胃部膨胀和呃逆,可引起呕吐。
乳糖不耐受症:大便次数多,黄绿色稀便,夹有奶块,泡沫多,腹胀,排气多,排气时常带出少量大便,用抗生素或止泻药无效。
牛奶蛋白过敏:会有湿疹、呕吐、腹泻、肠胀气、肠痉挛、便血等症状。
肠套叠:阵发性剧烈啼哭,伴呕吐,排血便或果酱样大便。
嵌顿疝:呕吐、腹胀、剧烈啼哭,腹股沟或外阴部或脐部可有包块存在。
如何应对宝宝的啼哭
宝爸宝妈要学习观察宝宝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,根据具体情况“对症下药”。
注意宝宝有没有伴随哭声出现异常,如发热、少吃、呕吐、腹胀、多汗、肤色异常、皮疹、大小便变化等。
对于健康的宝宝我们可以这样做
实施有规律的每日护理。采取相对固定的方式,如睡眠和喂养的环境不能更改。
抚触。小于6个月的婴儿进行抚触可以改善母子关系、改善睡眠和啼哭的问题,尤其对于3~6个月的婴儿啼哭有效。
襁褓、怀抱。襁褓包裹可以带给宝宝安全感,入睡更安稳,减少惊跳。
白噪音。白噪音是指一段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谱密度在整个可听范围(20~20000Hz)内都是均匀的,如嘘声法,在宝宝耳边不断发出“嘘嘘”声,持续平稳安定,可以让宝宝迅速安静下来。
简单来说,正常生理性啼哭多数哭声“悦耳”,没有其他伴随症状。如果新手宝爸宝妈实在捉摸不定,可及时来医院就诊,寻求医生的帮助。